党委专栏

创先争优:身边的感动(记我校离休干部徐志广)

作者: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1-11-11 11:50:00   阅读次数:

 

身边的感动
——记我校离休干部徐志广
 

        徐志广同志是我校后勤管理处的离休干部,是一位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虽已届耄耋之年、体弱多病,但仍在不懈努力,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用他质朴的行动、纯净的心灵,给我们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份感动、一个信念、一种文化。《新文化报》10月13日、14日连续两天刊登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如今这位普通老人的举动在网上、在社会引发热议、广为人知。
多年来,徐志广同志一直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编者
 

       1.义务擦垃圾箱
  徐志广老人每天清晨拄着拐杖沿着马路,将长春市朝阳区长庆街街边的垃圾箱一一擦拭干净。他擦得很仔细,连烟灰缸里的烟头也要一根根捡出来,扔进垃圾箱里。
  徐老说,看到长春“创城”,新安了这么多垃圾箱,特别高兴。这些都是小区里的,得维护啊。
  老人说:“只要还能下楼,我就擦,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2.义务扫楼道
  老人的三儿子说,父亲原来身体好的时候,经常义务扫楼道,每天楼上楼下打扫一遍。后来身体不好扫不动了,但他又盯住了门前的小马路,只要看到门前的马路上有碎纸片、垃圾,他就去扫。母亲活着时,他还让母亲和他一块儿扫。
  别人看了,都说,老头又不缺钱,干这个干啥。可大伙儿不知道,父亲都是义务劳动。
  有一次,父亲还向哥哥要水泥。哥哥问他做什么,父亲说,马路破了,他想补一补。
  3.帮忙看大门
  长春图书馆李超说,老人离休后,经常到儿子工作的单位来,时间长了,看到好多人大冬天的不关门,就站在门口帮着看。老人整整看了一个冬天大门,看到不关门的,还要追出去告诉人家一声。看到有人拿东西多,他就帮着提到门外;看到有人随地扔烟头,他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4.捡沙发让大家坐
  邻居王大娘说,老徐特别热心。他楼前有块空地,老人把别人扔掉的旧沙发、破椅子捡回来,放在楼前,让大家坐,沙发上还放上木板、小垫子。老邻居都爱来这儿坐坐,看他写字。
  好多邻居看到老人做好事儿,都受到感染,大家也都帮着维护周边的环境。
  5.吃剩馒头教人节约
  徐老当食堂管理员时,看到有些孩子把吃不了的馒头、饭菜倒掉,就会上前教育,他通常当着学生们的面,把人家要倒掉的馒头拿起来当场吃掉,告诉孩子,一定要节约粮食。时间长了,好多孩子都不好意思再倒剩饭,都知道有个节约的食堂管理员。
  6.义务修车
  长春市民杨爱东,和徐老是同事,两人还是老邻居。杨爱东说,老徐可是个热心人,他经常做好事儿。经常看到他在家门口的小路口放上一把打气筒,义务帮人修自行车。路过的人,谁的自行车没气了、谁的车带扎了,他都会主动上前帮着打气,修车,从来不要钱。那时,他也80多岁了。
  (摘自2011年10月14日《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