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感悟
孙学文
长春是我第二故乡,“东师”是我学习、工作的地方,在这里度过了五十五个春秋,对学校充满了无限的爱。美丽的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与老师、同事、同学及邻居们多年来结下的情谊曾是我是否要移居外地时的一个心结。一方面是在大连的女儿的担心,我们年事已高,应该有晚辈在身边照顾,一方面是知心朋友们的挽留和对“东师”的留恋,心情十分矛盾难以割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逐渐衰老的,而长春冬季冰天雪地老人出行的确有时没有安全感……最后还是选择了到孩子身边。
在2004年国庆节前夕,即将离开学校时,离退休处的同志陪同刘益春校长到我家送行。叮嘱保重身体、常和学校联系等,令我们非常感动。
初到大连,我们住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院里,军事化管理的院落、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心中不免生出些许离群孤雁般的孤寂感。不过这种局面逐渐地有了变化。
首先是接到了离退休工作处给我们寄来的“东北师大校报”“东北师大老年大学报”(现改版“东师”老年报)和每个月的工资单。每当收到这些材料的时候,我们都喜出望外。每一期都会认真反复地阅读,收获多多。从报道中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新成就,了解离退休老同志们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情景,共享他们的快乐,也常常勾起我们曾经的美好回忆。比如,参加活动中心组织的游艺、舞会、教授合唱团学唱歌曲、人工湖畔观赏荷花,结伴漫游“老虎公园”等等的情景……两份报纸传递的信息使我们缩短了天各一方的距离,好似没有离开的感觉。每到将要寄来材料的时候,常常期盼邮递员快点儿把这些邮件投到我的邮箱里。
时光如梭,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离退休处每隔两三年都会安排领导和同志们专程来看望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老同志。2006年同志们还冒着风雨来到我们在开发区的新房。他们介绍学校的情况,传达有关离退休政策的新变化,关心我们的健康,询问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帮助协调解决等,令我们倍感亲切。他们远道而来,很想请他们吃顿饭,尝尝大连的海鲜,略表感激之情,但都被他们婉言拒绝了,未能如愿,非常遗憾。
每次我们回到长春都到离退休处去汇报,都受到热情接待。2013年夏有一次聚会,有离退休处的领导、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和支部的老同志参加,没想到当时的校领导还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和大家一起座谈交流。说你们都是师大的老同志,希望常回学校看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深深感受到党组织对于一个老党员的关爱,没有忘记曾在学校工作一辈子的老兵,这是莫大的安慰。
党和国家的离退休政策在政治上、生活上的待遇,离退休处加以贯彻执行,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离退休处真心实意为老同志服务的努力和付出,不愧连续被评为国家、省市、学校的先进单位。
这些年来我们也真没少麻烦离退休处,拜托代办的事都一件件地得到了落实。首先,我们的户口从长春迁移到大连时就遇到了困难。本来以学校名义证明身边无子女,经大连市老龄委审核,大连市中山公安分局复核符合落户条件,剩下的就只是具体办理的问题了。没想到难题层出不穷,三番五次要求补办这个证件、那个材料,离退休处同志都一次次抓紧给办理了,终于使得我们得以落户。
再有,我们定居大连后,因为医疗关系仍在学校,看病、住院、买药是个难题。每年都是离休科的小黄同志帮我们办理医疗费报销手续。2011年又帮我们申请办理了异地就医手续、医疗费卡等。年复一年地邮寄资料,真是辛苦他了。他总是有求必应,为我们排忧解难。有时我们对他说声“谢谢”,他的回答总是“应该的”。
大连是一座宜居城市。我们所在的东城社区环境优美,花草树木繁多,有多处景观,远离喧哗的闹市觉得很宁静,社区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也会邀请我们参加,社区的领导对我们也很照顾,每逢节日也时常会来家里探望。我们所住的楼院被大连市文明办评为文明和谐楼院。现在看来,我们移居休养的决定是正确的,同晚辈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心旷神怡地安度晚年很是幸福。
虽然我们现在身处外地,但心系“东师”,祝离退休处工作更上一层楼,学校多培养英才,多出科研成果,不断改革创新,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再创辉煌!
(作者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离休干部)